Skip to content

一天一碗焖肉面的日子

那些,一天一碗焖肉面的日子

献给我敬爱的苏州和这 18 年

初中时老爸开了一家面店,自己就和苏式面正式结缘。在 2019 年以前,我吃的还不是焖肉面。

苏式面,灵魂在于汤,面平常无奇,更多像是配饰。面馆的汤大多不是自己熬的,而是配送的。我爸初中时告诉我,汤是拿焖肉熬很长时间熬出来的,几个小时能够充分让肉的味道进入到汤汁里面。很多时候,我都会把汤整碗喝完。这个习惯我从 2014 年保留到现在。

初中的我点的浇头还仅限于牛肉,虾仁,鳝糊。小时候开始,肥肉就不是我的菜。可能和很多同龄人一样,我吃红烧肉的时候总是谨慎地把肥肉扒下来然后吃掉精肉,看到肥肉就会觉得恶心。

初中的时候,吃面总是周末补习过后,和同学随便挑一家馆子,随便点几个浇头,十分钟匆匆吃完。有时就是我父亲的店,他总是会给我加面,以至于很多时候,面都吸掉了很多的汤水。

别的馆子我就只点上面提到的老三样,但在我爸那里,我从来只吃大排。这是我爸那家店面的特色了。油炸的带糠的大排总是比别的店面的蒸出来的好吃很多倍——很脆很嫩,有肯德基炸鸡排的味道。只是,2017 年之后我再也吃不到了,因为我爸的店关掉了。

上了高中,晚饭都是家里匆忙度过,周末的时间也非常忙碌。吃饭总是找全家、KFC 快速解决掉。

但是有一天闲聊,我爸和我说,要知道一家面馆水平如何,尝一尝他们的焖肉面!

2019 年,高三开始提前开学, 我在一天晚上自己认真地,尝试了一碗焖肉面。之后陪同学去图书馆自习。我是那天才知道,原来油腻的肥肉可以这么好吃。

再往后,是高三的那个冬天,

晚自习教室,窗户玻璃上的雾气凝结成的水珠,笔下那道数学题目。右边的人有时候在睡觉,左耳播放的音乐,还有肚子里的焖肉面。每天中午,随小伙伴第一个冲到食堂抢汤面。吃的时候,总是左手拿着一份英语资料,右手拿筷子,最后双手捧起碗把整碗汤都喝完。吃完面喝完汤,身体是温润的,很舒服。再心满意足回到教室做自己的事情去。

我回想起去年写解析几何的那段时光。那个时候很快就要秋(冬)游了,我还记得,大概处理了什么事情去了趟年级部,结果带回来一碟周考卷子....

第二天秋游和朋友做任务,玩逮虾户,在路上用蓝牙音箱大声放音乐,唱 beyond 的老歌,晚上还和朋友们吃煲仔饭

之后又是一次月考,我从 2019 年 3 月开始第一次上了一本线,甚至不是临界,超了有十几分。考完当晚我不知道成绩,但我很清晰的记得考完那天晚上我在 Utube 上面看了战争之歌和烦人的村民(MC 动画)。可能过了几年不会记得视频内容是什么,但是一定忘不了战争之歌给我的惊艳的史诗感和烦村 42 集对于人生的思考。

圣诞节送礼物的事情我也没忘记。我没有猜出来谁送了我礼物,作为惩罚,我在跨年夜那天班会课上和朋友一起跳影流之主。跨年夜那天晚上特别忙,我忙于准备昆山杜克大学的综合评价材料,还在写材料需要的文章,但是同时我浏览器里的一个窗口还是留给了 B 站的跨年夜晚会....我很幸运,我没有错过理查德的音乐。

期末考到了一本线,只是临界。我还记得 1 月 18 日(是的,精确到这一天)发生的事情:早上本来没带班级的工作手册,但是中午前狂补并且成功把它交给了 zjj。中午的班级展示,我照旧只准备了 PPT,不写稿子。我只记得最后效果很好,而且我们班真的评到了文明班级,这可是 8 班 3 年来第一个文明班级。下午参加了全年级表彰大会,我还记得一个很可爱但是好温柔的学姐,还有一个军人学长给我们讲话,学姐回来还感动哭了。zt 和 jxy 考的特别好。晚上我和山羊一起去上了一个数学辅导班,写了一堆乱难的题目。我还记得我教会了山羊一道我们 cl 讲过的不等式题目,甚至清晰地记得那道题怎么做,而且山羊用线性规划怎么折腾出来那道题的。奇怪的是,这一整天的记忆是如此清晰,而且这么多事情真的就发生在一天之内。

我少有的一个假期做到每天都写作业。因为开始只有 10 天,就没把这玩意儿当成寒假,我甚至把一堆资料扔在学校,在疫情期间被扫地阿姨作为垃圾卖掉了。给我们 10 天过个年,我很满意了。结果谁也猜不到肺炎出来了,网课开始了,2 月 1 号那天我从早上 7 点写到晚上十点,硬是补完了所有科目所有作业。

寒假的日子,每天写写数学弄弄英语,晚上刷刷 B 站,呆在不知名的小圈子里,听没有人听的 v 家的歌,看没有人看的同人小说。很快乐,很平淡,很充实。

我喜欢网课的节奏。每天不用骑车上学,可以睡满 8 小时,不需要早上起来补昨天的作业,不必担心没带东西、找不到笔。能真正做到专心,因为少了很多和同学交际的时间,不会被别人的行为影响。我可以灵活的分配自己的时间,我可以随时上课而不局限于那一小段时间,我还可以在难的地方看好几遍——我启动了时光机功能(自己录播)

一模前的三天假期,前两天我都是在外面浪(写作业)的。我在家里很难定下心写作业。第一天去了我最喜欢的地方,平江路上的猫空。那天数学打卡的卷子乱简单,一个多小时差不多一张卷子快写完了。第二天去了石湖的逅咖啡,结果效率很低。猫空怎么说也有一堆摆着电脑工作的,或者是拿着笔捧着书的我的同类,emmm 石湖那边只有游客。。。第三天虽然在家里但是效率不错。

哎,写了这么多,才发现潜意识里真正的高三是从 2019 年 10 月底,卖掉手环和所有手机开始的。这高三,也是我心中该有的样子了吧。

之后 5 月一次模考过后,才能在同学一起在外面吃面。因为疫情学校食堂不做汤面了。那个时候我们聊天聊地,但是两个月之后就分开了。我去南京,他去郑州。之后,直到现在,我也没怎么再吃焖肉面了

焖肉一面肥,一面痩。我对高三的记忆也是,一面紧实,一面细腻。只有放在一起吃的时候,肉才是美味的,过去才是鲜活的。

就如同喜欢小米红米/荣耀一样,我喜欢焖肉面。因为实惠管饱。自己不是真的掏不出钱去买更贵的手机,或者舍不得破费吃更贵的东西,这只是一种生活态度。够用就行,不必追求分数,没有必要在意别人说你什么。

我喜欢苏州的不是那些大菜。不是一年吃一两次的松鼠桂鱼或者是万三蹄,而只是汤面、鸡脚这种小吃。朴素而平常,却胜似山珍海味。